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楠西區地方創生與成大團隊擬推動農作物淨零碳排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楠西區地方創生與成大團隊擬共同推動農作物淨零碳排,藉此為農業經營增添新經濟力。區長何榮長表示,楠西農作面積達四千五百公頃,種植百果,特邀請成大教授蘇彥勳與大家分享未來碳權與農業經營關係,共同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楠西區內青農分享藉由植物碳固化、碳足跡,為農業經營增添新經濟力。(記者張淑娟攝)-1

呼應全球淨零趨勢,楠西區公所邀請蘇彥勳及台南市新農業生技生產合作社研發團隊與區內青農、社區居民分享藉由植物碳固化、碳足跡等經驗,將農作物結合碳市場經濟,為農業經營增添新經濟力。其中更由鄰近的玉井農民分享新興作物香莢蘭的種植模式,期為地方創生盡點心,另也有密枝社區總幹事江仲緯介紹楠西地方創生成果。

 

何榮長指出,隨著國際間對環保議題的重視,臺灣於去年二月公布「氣候變遷因應法」,去年八月更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顯見碳權將成為國際工業大廠設廠評估的重要關鍵,未來果樹可能成為「碳金」,提高農作物種植的附加價值,尤其楠西有四千五百公頃的果樹區,種植有芒果、龍眼、楊桃、梅子、番石榴、棗子、香蕉和火龍果等,可說是百果之區。

 

與會的教授蘇彥勳在會中分享「發光植物進行二氧化碳固化技術」,他強調碳匯及碳足跡標示將會是未來全球重要議題,國內農業可提供的碳權交易超過五百萬公噸,每年約可達二億五千萬美元規模,未來對農民經濟的收益有很大影響。

楠西區內青農分享藉由植物碳固化、碳足跡,為農業經營增添新經濟力。(記者張淑娟攝)-2

此外,新農業生技生產合作社研發團隊博士顏振標則表示,淨零碳排已是國際趨勢,淨零碳排的議題顯得更迫切。而農作物的生產流程與淨零碳排息息相關,期望這次成大團隊的研究成果與在地青農進行交流,讓大家對於碳匯、碳權、碳交易及碳足跡,有更深度的瞭解。